近期,媒体送检事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某品牌酱油产品瞬间成为舆论焦点。广大消费者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对该品牌 “某某 0” 商标与 “零添加” 之间的关系提出诸多质疑。面对这一情况,该公司董事长迅速做出回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态度坚决且明确地表示:所有使用 “某某 0” 商标的产品,均为实打实的零添加产品 。
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伴随着新标准发布与未来的正式实施,针对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将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此外也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等词汇,“零添加”类的标示将被彻底禁止,接下来我们对此做出解读。
一、关于“零添加”声称
让我们先来回顾 “零添加” 这类声称的源头,以及当下的监管情形。食品添加剂,素有 “食品工业的灵魂” 之称,它指的是那些为改善食品品质、色泽、香气、滋味,出于防腐、保鲜需求,或是因加工工艺需要,而添加到食品里的人工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运用食品添加剂,能够实现保持乃至提升食品营养价值、增强食品质量稳定性、改善食品感官特性的目标。而且,只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所规定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剂量来操作,就可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
近些年来,部分食品企业为顺应部分消费者的诉求,对生产工艺加以改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摒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同时,参照《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火腿肠标签有关问题的复函》(市监食生函〔2019〕1286 号)中的规定 —— 当运用 “不添加” 等词汇对某种配料(涵盖食品添加剂)进行修饰时,务必如实、精准地呈现食品配料的实际状况,也就是在生产环节未添加该物质,且原料里也不含这种物质 —— 于食品标签之上标注 “零添加” 类宣称 。
二、不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声称将被禁止
食品标签肩负着关键使命,旨在借由标签所承载的信息,让消费者清晰洞察产品实质,确切知晓食品的真实属性。食品标签所传达的信息,绝不容许对消费者形成误导。在当下市场中,众多预包装食品瞅准消费者崇尚 “天然”、抵触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频繁运用 “不添加”“零添加” 之类的宣称手段,以此来诱导消费者掏腰包购买。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不添加” 仅仅反映了食品生产流程中的操作情况,和食品最终成品里配料或成分的实际含量并非完全一致。就拿某款 “果汁饮料” 来说,其饮料标签醒目标注着 “不添加蔗糖”,可蔗糖仅仅是庞大 “糖家族” 里的一员,并且果汁自身就富含大量糖分。这般看来,此类产品所宣扬的 “不添加蔗糖”,不过是一种营销噱头罢了,绝不能将其等同于产品不含糖。
还有一些含糖饮料,会打出 “不添加甜味剂” 的旗号吸引消费者,结果却让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压根没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误导。甚至存在部分产品,声称不添加某一特定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比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可实际上却用其他甜味剂取而代之,严重干扰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正确认知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4.4.2.1规定,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含量声称同义语包括“零(0)”“没有”“0%”“未含”“零(0)含量”“含量为0”以及与上述内容本质相同的用语。
由此可以看出,“零食品添加剂”“没有食品添加剂”“不含有食品添加剂”以及“山梨酸钾含量为0”“苯甲酸钠含量:0%”“本产品不含焦糖色”等针对食品终产品中食品添加剂含量为0的声称将被彻底禁止。
三、未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声称将被禁止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4.4.2.2规定,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等词汇;其他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不添加”相关同义语包括“未添加”“零添加”“无添加”“未使用”“没加”“没用”“没使”“没使用”“未用”以及与上述内容本质相同的用语。
由此可以看出,“零添加食品添加剂”“未添加食品添加剂”“没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没加山梨酸钾”“没加蔗糖”“没用过氧化氢”“不放味精”等针对食品生产过程的配料环节中各类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使用量为0的声称也将被彻底禁止。